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巨著。它由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史学家司马光主编,历时19年完成,全书共294卷。这部史书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开始,一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,涵盖了16个朝代,共1362年的历史。
《资治通鉴》的编纂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借鉴,因此在内容上特别注重政治、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事件。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,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,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政治智慧。
这部史书的编纂方法严谨,史料来源广泛,除了正史外,还参考了大量的野史、笔记、碑文等。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对史料进行了严格的甄别和筛选,力求做到客观、真实、准确。因此,《资治通鉴》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,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献。
在中国史学史上,《资治通鉴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,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,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同时,它也是中国官修史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,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所推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