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都尉最风流,二十功成便拜侯。金距斗鸡过上苑,
玉鞭骑马出长楸。熏香荀令偏怜少,傅粉何郎不解愁。
日暮吹箫杨柳陌,路人遥指凤凰楼。
方塘似镜草芊芊,初月如钩未上弦。新开金埒看调马,
旧赐铜山许铸钱。杨柳入楼吹玉笛,芙蓉出水妒花钿。
今朝都尉如相顾,原脱长裾学少年。
赠郭驸马(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)。唐代。李端。 青春都尉最风流,二十功成便拜侯。金距斗鸡过上苑,玉鞭骑马出长楸。熏香荀令偏怜少,傅粉何郎不解愁。日暮吹箫杨柳陌,路人遥指凤凰楼。方塘似镜草芊芊,初月如钩未上弦。新开金埒看调马,旧赐铜山许铸钱。杨柳入楼吹玉笛,芙蓉出水妒花钿。今朝都尉如相顾,原脱长裾学少年。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 ...
李端。 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题邓云乡红楼识小录。近现代。施蛰存。 一梦红楼三百年,燕京风物付云烟。凭君话旧存文献,又见都城纪胜编。
送张端明赴召。宋代。周必大。 曾以诗书化蜀人,更恢文教大江垠。诸生亦有如何武,争咏三章转上闻。
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。宋代。晁补之。 李公素誉压朝端,曾溯龙门鬣未乾。虽愧彭宣惟赐食,未惭贡禹亦弹冠。
临江仙 其一。宋代。周紫芝。 水远山长何处去,欲行人似孤云。十分瘦损沈休文。忍将秋水镜,容易与君分。试问梨花枝上雨,为谁弹满清尊。一江风月黯离魂。平波催短棹,小立送黄昏。
诉衷情令。宋代。杨炎正。 露珠点点欲团霜。分冷与纱窗。锦书不到肠断,烟水隔茫茫。征燕尽,塞鸿翔。睇风樯。阑干曲处,又是一番,倚尽斜阳。
相书语(张璟藏论妇人相引此)。两汉。佚名。 目有四白,五夫守宅。